我在第一届“劳动者文学奖”上的感言
2019-01-07 17:52:20
  • 0
  • 1
  • 37
  • 0

鲁子渝文

2019年1月6日,我在北京皮村领取了人生第一个文学奖,第一届“劳动者文学奖”年度优秀作品奖。能幸运获奖,我要感谢很多人。。。我一直把写作当成一种自我的治疗,世上最难治的是心上的病,写作是一种修行方式,与另外一个自己,另外一个世界对话。让我静下来,看看过去,然后面对未来。人生是一次修行,用写作作为我前行的另一只眼睛。

我是在当天下午4点半赶到皮村文学小组,当时文学小组的志愿者万华山、小付、苑伟正在准备证书以及颁奖事项,随后大力作为摄影师等一些志愿者陆续来到,大家都想为颁奖活动主动承担一些事务。屋内气温虽然不高,不戴手套都冷,但大家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好像每个人都是来领奖的。得奖的名额有限,许多志愿者说我虽然没有得奖,我是来见证这个特殊时刻,为你们高兴,祝贺你们。面对这些陌生又熟悉的志愿者,你会有一种家的感觉。

评委老师袁凌先到,我和他谈起了他在《收获》杂志发表的非虚构文章。我内心想着袁凌老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以他说的“面对真实,容不得抒情和发泄”作为采访后的文字标题的一些内容,他出版的《青苔不会消失》,说自己要“为卑微的力量,做无声的见证”。西元老师是第二个到场,我问他笔名为何取“西元”,他说用的是名字“稀元”的谐音,他问我写小说里面的故事是怎么来的。我说是有的是亲身经历,有的是虚构,或者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西元老师给人的印象有军人的气质,高冷中有热度,他的中篇小说《黑镜子》获第三届华语青年作家奖。在我和西元老师聊着时,师力斌老师来了,师老师曾作为唯一的中国诗人应邀参加韩国第六届釜山国际文学节,我记得作家网上刊载了他的一篇文章《对新时代诗歌的憧憬》中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果古诗是制服,任一个人穿一身,都不会有大错,新诗则是时装,每一套都需量身定做。师老师与大家热情地招呼,接着与西元老师握手时,我回头看到袁凌老师一个人站在角落里思考着什么,像青苔一样默默无声。我感觉他是一个内敛的人,作过记者,我想他习惯从一个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张慧瑜老师不久到了,他的来到,现场的温度又升高了好几度,他是山东人,我感觉他就像是戴着眼镜的梁山好汉,把一群热爱文学的汇聚在了皮村。他说两位评委李云雷、刘忱因为有事今天参加不了颁奖。最后评委王德志到了,当初他来北京是为了学相声上春晚的,一个追梦的人,对艺术的喜爱,始终没有被北漂生活的艰辛磨灭,2002年,他与北漂的孙恒、许多组建了“打工青年艺术团”,后更名为新工人艺术团,并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皮村注册成立了非营利性社会公共服务机构——“北京工友之家”,工友之家在北京皮村举办了四次打工春晚,崔永元四次担任主持。2018年国家博物馆进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收录了打工春晚的照片。这次劳动者文学奖颁奖由北京工友之家和皮村文学小组共同承办。

皮村文学小组于2014年9月成立,自此坚持每周进行一次线下学习,由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志愿者老师一起分享文学和文化,成为基层劳动者参与文学交流的公益平台。此后,文学小组每年于9月份都举办“劳动者的诗与歌”主题文艺晚会,并陆续出版了自己的文学集7部。文学小组成员也在不断的增加,很多文章得以发表在不同的刊物和和媒体上,得到了很多的好评。为了更好地鼓励、促进大家交流,每月还进行主题写作比赛。2017年文学小组成员范雨素因为一篇文章《我是范雨素》成为网红,皮村文学小组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2018年1月,由单向空间、单读、单向街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节把新兴创作团体的“年度新声”奖颁给了皮村文学小组,以鼓励这群北京五环以外热爱文字的劳动者,在当代文学谱系以外写出了更宽阔的世界,写出了真正的文学。2019年年初,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学在赠给皮村文学小组《论志愿者文化》上,写下“祝皮村文学教育越办越好”。

为了达成更多劳动者的文学诉求,倡导劳动的尊严与价值,以文学的方式反应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中劳动者本真的生活与情感。2018年12月份,文学小组发起了第一届”劳动者文学奖”有奖征稿活动。自2018年12月7日开始征集,到2018年20日截止,在短暂的十几天里,共收到了小说、诗歌、散文、“非虚构”等文类的近200篇文章,字数总计近70万字。

评委老师:张慧瑜、师力斌、刘忱、李云雷、西元、王德志、袁凌。(评委老师多数都是皮村文学小组的志愿老师,为皮村文学小组授课多次)

本届“劳动者文学奖”的获奖名单公布如下:

年度最佳作者奖:范雨素

年度最佳作品奖:李若(《大勇》)

年度最佳故事奖:万华山(《皮猴子》)

年度最佳非虚构:李柰(《卖棉花》)

年度最佳诗歌奖:小海(《中国工人》)

年度最佳散文奖:王成秀(《高楼之下》)

年度优秀作品奖(排名不分先后):

陈树文(《捡玉麦》)

鲁子渝(《城市的记忆》)

郭福来(《三个人·一棵树·四十年》)

徐克铎(《回眸故乡——母女俩的纷争》)

金红阳(《人生最苦的日子,是那年到河北炼焦炭》)

徐怀远(《精菜的世界》)

涂明(《婚礼》)

苑伟(《路》)

杨猛(《漂无止境》)

我在颁奖现场的获奖感言:最近作家许知远说过这样几句话,中国崛起时,我们和世界的沟通语言只有消费,但是在未来只有依靠新的知识积累,新的情感力量才可能产生新的可能。

许知远说的新的情感力量,我解读为文化产生的力量,也包括文学产生的力量。中国崛起时,与世界沟通的语言一定要有文化的介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习大大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括文化的复兴,北京工友之家和皮村文学小组正是中国文化建设的朴素的实践者,而劳动者文学奖是中国文化星空中闪烁的一颗新星,正如评委西元老师说的劳动者文学奖的价值和意义并不亚于其他的文学奖,它是中国文学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今天我能获奖,非常幸运成为这颗新星光辉的组成部份,成为劳动者文学爱好者的代表之一,感谢劳动者文学奖的各位评委对我的鼓励,将来还有更多的劳动者文学爱好者获得劳动者文学奖,为劳动者文学奖增添新的光辉。谢谢大家!


2019年年初,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学在赠给皮村文学小组《论志愿者文化》上,写下“祝皮村文学教育越办越好”

劳动者文学奖与评委合影留念

2018年国家博物馆进行的“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收录了打工春晚的照片,张慧瑜老师在照片前留影。

图片中的歌者许多是新工人乐园的主唱之一,北京工友之家的组建者之一。图片右二为张慧瑜老师,右一为追梦达人金牌家政哥张钰。

皮村文学小组的指导老师北大教授张慧瑜经常邀请一些作家、学者为皮村文学小组讲课,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授郝庆军受激多次来皮村文学小组讲课,还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创意写作课,只要是文学爱好者都可以去旁听。此为郝庆军老师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授课现场。

张慧瑜老师把一群热爱文学、热爱公益的作家、学者会聚起来为热爱文学的劳动者无尝辅导文学知识,滋养着一颗颗曾经孤单的文学心灵。图为中央党校的刘忱老师被皮村文学小组授予2018年度杰出公益奉献人物。

图为《北京文学》副主编师力斌老师为我颁奖,这次劳动者文学奖获得者将获得2019年全年《北京文学》杂志。


劳动者文学奖,它没有华丽的外表,也不富贵,但它如泥土一样朴实无华,对我来说,它是一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奖。1月4日下午,当皮村文学小组志愿者万华山通过微信告诉我获得劳动者文学奖优秀奖时,我激动的内心不能平静,想起逝去的母亲,若母亲在世知道这个消息会有多高兴。但已不可能,我是从母亲去世后开始反思人生,人到中年喜欢上了文学,真正开始了文学创作,没有上过什么写作课,也没读过几本文学书,开始孤独而艰难的探索。我常常这样想,我的文学生命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存在方式。下班后我去元大都公园站在母亲来北京时曾和我合过影的树和坐过的椅子,我轻轻地说,妈,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儿子获得了劳动文学奖,你听到了吧。。。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